护肤品行业也是一个江湖,里面充斥着洗脑和骗局,消费者永远是那个买单的。
记得老人经常会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看看现在的现实状况,确实如此,消费者永远不是商家的对手。商家给消费者通过广告反复洗脑,说什么护肤要有仪式感,晚上的护肤步骤一步都不可少。
毋庸置疑,这样常年折腾下来,受益的是商家,倒霉的就是我们消费者的脸了,敏感肌就是这样护肤不当来的。
我们今天就说说护肤步骤的事儿。
商家常见的护肤步骤是这样的:卸妆—洁面—爽肤水—(前精华)—精华—眼霜—乳液—膏霜
白天再加上防晒和膏霜,就完整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哪些是有用的,哪些又是没有用的。
1、洁面
洁面说过多次,我们的脸是无需强力洁面的。
因为上皮肤中的脂质,乃至皮肤表面的微生态,都会对皮肤稳定起到保护作用,反复的过度清洁有可能导致细胞间脂质流失,损害屏障功能,也有可能破坏皮肤微生态的平衡。
而关于正确的清洁程序,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一步搞定,不仅是因为叠加的清洁成分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同样反复揉搓也会导致冒痘痘。
如果画的是淡妆或是防晒,那么普通洁面产品就足以满足清洁的需求了。还不放心的话则可以使用卸妆水,对付淡妆和防晒绰绰有余,不过卸妆水一般要用到化妆棉,建议手法要轻柔。
使用后用清水冲掉就好了,也不会有什么残留感。
如果画的妆比较浓,尤其是眼唇妆,那么洁面和卸妆水可能就力不从心了,这个时候会需要溶妆能力更强的产品。
2、爽肤水
很多人认为用爽肤水就是在给肌肤补水,可事实上水是“补”不进去的,无论你拍得多用力,绝大部分的水分都会蒸发掉。
角质层不是棉纸做的,不会随便就吸水,皮肤里的水分含量是由保湿因子决定的,爽肤水里的保湿因子并不会比精华或面霜里的多,所以说到补水能力就更差了。
但在使用当中为何会让我们产生补水的错觉呢?
这就要从前一步的清洁说起,在洗面奶的配方选择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绝大多数洗面奶都是皂基的,皂基的特点是碱性强,洗完后皮肤紧绷,这个时候用一点弱酸性的爽肤水会很舒服,紧绷的拔干感会消失,感觉上好像是在“补水”了。
事实上,如果你的洁面步骤没有留下紧绷的大干皮的话,那么拍水这一步就是仪式感大于实用了,因为没什么功效是肌底液和精华替代不了的。
3、肌底液和精华
功效成分在肌肤表面的渗透率,除了跟成分本身的性质(分子量,极性)相关之外,和配方载体的流动性也有很大的关联性。
简单来说就是,配方本身流动性越好,活性物质越容易渗透进肌肤。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功效型的护肤品都选择精华或肌底液的形式,流动性好,又比爽肤水厚一点,好维持活性物稳定。
单从成分上讲,肌底液和精华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肌底液的出现标志了化妆品界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功效成分转向了功效成分在肌肤中的利用率。
肌底液中通常搭配的都是分子量较小的活性成分,和一些促进渗透的辅助成分,粘度往往较低,使用后残留感低,吸收感非常好。
除此之外,精华和肌底液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一款精华同样可以做得薄如无物。
4、乳液和面霜
无油不保湿,光靠水溶性的甘油和透明质酸是没办法满足肌肤的保湿需求的。
我们的肌肤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除了甘油,氨基酸,尿素,乳酸盐类这些天然保湿因子之外,还会分泌皮脂来锁住水分。显然在前面几个步骤中,保湿油脂是缺乏的,所以需要乳液和面霜登场。
单纯从油份的比例上来说,是区分不了乳液和面霜的,一款看起来不怎么厚重的乳液,油份含量也有可能超过40%,高于不少面霜。
这俩真正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输送活性成分需要流动性好的配方作为载体,所以在脂溶性活性成分的传导方面,流动性好的乳液是有优势的。
但面霜就一无是处吗?面霜和乳液在成分上比较显著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固体油脂(蜡)的含量上,流动性低的蜡在皮肤上存在的时间比较久,所以保湿效果比较长。
同时又不会像液体油脂那样产生油滑或是油亮效果。故此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使用面霜,既能持久保湿,又不会显得油腻。
保湿性好的乳液和面霜,选其一就好,没有特别需要不用叠加,干燥的季节与其涂大量油腻的乳液,不如换成厚一点的面霜。
结语,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减少没必要的步骤,就是给肌肤减负,我想没有人愿意天天背着包袱上路的。
对于敏感肌来说,如果不想烂脸,还是做好精简护肤吧。
源自护肤品官方微信:7588010(为你的敏感肌肤,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